帶動台灣舉重運動的「蔡溫義」 1984年奧運異軍突起奪銅牌
「1984年洛杉磯奧運」是奧運會歷史的重要轉折點,首次以民間方式承辦奧運會,更是我國闊別了三屆共12年的奧運,首次以「中華台北」名義參加。自紀政奪牌後,台灣已經有16年未能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,而蔡溫義的銅牌重新點燃了台灣在奧運會上的希望。
蔡溫義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男子舉重60公斤級銅牌(抓舉125公斤、挺舉147.5公斤,總和成績272.5公斤),是台灣在該屆奧運會上唯一獲得獎牌的選手(棒球項目為表演示範項目,中華隊獲得銅牌)。這一成就開啟了台灣舉重項目的光輝時代。蔡溫義也是繼田徑好手楊傳廣和紀政之後,第三位在奧運奪牌的台灣選手。
事實上蔡溫義最開始是一位不受矚目的黑馬,當年比賽進行時,台灣媒體和代表團成員都前往觀看中華棒球隊對陣美國隊的比賽,自己比賽結束後回到選手村才讓代表團成員得知他獲得了銅牌。
贏得奧運銅牌後,蔡溫義轉向教練生涯,致力於推動舉重運動,培養出多位優秀的女子舉重選手,如林子琦、陳淑枝、陳瑞蓮、朱南美、吳美儀和許淑淨,這些選手在亞運會、世錦賽等賽事中取得佳績,為台灣女子舉重奠定了堅實基礎。男子舉重選手如王信淵、楊景翊、陳柏甫等也師承蔡溫義,繼續在國際賽場上為台灣爭光。
陋室出名將‧蔡溫義不負眾望啟蒙師陳明哲比美伯樂‧亦師亦友功不可沒
1984-08-03/民生報/10版/地方新聞版
【嘉義特約記者╱陳嘉南專訪】蔡溫義奪得奧運舉重羽量級銅牌後,一夜之間變成國人所注目的英雄人物,在大夥兒從螢光幕上看他成功地舉起一四七.五公斤時,鼓掌喝采聲中,他的起蒙教練陳明哲尤其高興。
蔡溫義家住嘉義縣大林鎮仁愛路菜市場附近的鬧區,經常有跌打損傷患者前來請他父親蔡守雄看病,為了要專心練習舉重,蔡溫義特別將屋後的舊房子闢為健身房,從初中到高中以至於就讀台中體專,每當課餘時間或是寒暑假,他就在這間健身房裡埋頭苦練。
健身房是克難式的,約五坪大的空間,擺有一個練拳擊的沙袋,一付重量訓練槓鈴,槓鈴以水泥灌製,即俗稱的「石輪」,重量為七十八公斤,另外還有一個鍛鍊手臂肌力的石鎖,重二十四公斤,這些簡陋的訓練工具價值不超過台幣一萬元,然而卻培養出一位為我國在奧運會上奪得第一面獎牌的舉重國手。
當年蔡溫義就讀大林私立協志工商時,因為嘉義地區沒有適當的舉重訓練場所,他才每週五次在放學後,趕到二十公里外的斗六市一家健身院,跟隨陳明哲教練學習舉重技巧,從那時候開始,蔡溫義的舉重成績才突飛猛進。
陳明哲是位傳奇人物,他原籍雲林縣古坑鄉,只讀到小學畢業,因為熱愛舉重與健美運動,邀請數位同好在斗六建立一所私人健身院,設備雖不完善,但吸引附近許多青少年前往練習,蔡溫義聽說有這麼一個訓練舉重的好地方,每天下課後即刻趕去參加訓練,陳明哲看他勤奮聰明,遂免費義務指導他,而且還訂購美、日等國外舉重雜誌,請人翻譯後再教給蔡溫義,因此蔡溫義之能有今天轟動體壇的表現,陳明哲在他高中三年期間給他打下的基礎實在是功不可沒。
陳明哲今年卅九歲,比蔡溫義年長十歲,他們倆人亦師亦友,民國六十六年十月陳明哲和蔡溫義雙雙到南非參加國際舉重邀請賽;結果蔡溫義得羽量級冠軍而陳明哲獲輕量級亞軍。
通常一般學舉重的選手,也都兼練健美,民國六十八年蔡溫義又和陳明哲聯袂到香港參加台港健美賽,可惜這兩位「客串」選手比不過專業訓練的健美選手。所以都沒有獲得名次。
當蔡溫義奪得奧運銅牌消息傳開後,陳明哲很高興蔡溫義終於如願以償列入世界舉重強手之林,賽前陳明哲預料蔡溫義以他目前巔峰的體能狀況,很有可能獲得前六名成績,果然他不負眾望,刷新全國紀錄得到一面奧運銅牌。
一九八六年的亞運將在韓國漢城舉行,陳明哲認為蔡溫義將來不管結婚與否,一定要參加漢城亞運會,他仍有能力與中共選手陳偉強放手一搏角逐羽量級的金牌,再次為國家爭取榮譽,至於要不要參加一九八八年的奧運會,那就必須從長計議了。
最新文章
-
唐僧玄奘大師靈骨在台灣 走過戰亂最終安放日月潭
2025-07-31 -
2013年「雞排博士」宋耿郎 被郭董批評浪費教育資源反而爆紅
2025-07-31 -
千禧年情侶「唇戰」馬拉松! 3對情侶接吻25小時奪冠還分24萬
2025-07-30 -
2016年美女獸醫簡稚澄「安樂死」自己 喚醒大眾不願面對的社會現實
2025-07-28 -
「裸體加屍體」當賣點?蘋果日報當年5元上市改變台灣報業生態
2025-07-28 -
霧峰林家後代曾是享譽國際的賽車手! 「林帛亨」闖出國際車壇拚出亞洲冠軍
2025-07-27 -
連續36天贏球!統一獅2006年創造中職史上最長17連勝紀錄
2025-07-25 -
2002年政府推出「兩兆雙星產業」政策 卻成「兩兆傷心慘業」
2025-07-24 -
秦祥林、張復建都從這畢業!復興劇校半世紀來培育無數戲曲人才
2025-07-24 -
90年代暑假流行送小孩去打坐?兒童禪修營曾掀熱潮卻因中台禪寺事件退燒
2025-07-23 -
華岡藝校差點走入歷史?90年代曾陷違建風波與廢校危機
2025-07-23 -
文青族最愛、來自世新!免費報紙《破報》1995年創刊現已走入歷史
2025-07-22 -
台灣動物園沒有北極熊!曾經有三隻卻都因這原因死亡…
2025-07-22 -
2.8萬人塞爆新竹體育場!2012年SMTOWN演唱會首度來台引起轟動
2025-07-21 -
職棒推手未能親見榮景 「成棒之父」嚴孝章65歲猝逝
2025-07-21 -
50年前奇萊山重大山難!清大5生喪命 校方建「成功堡」追思
2025-07-18 -
「木蘭女足」一姐周台英昔日榮光 今涉師大抽血案爭議
2025-07-18 -
1999市民熱線滿20年!台北首創、各縣市跟進 號碼竟然都是同一支
2025-07-18